,一个看似科幻的配置突然刷屏:4台燃气轮机搭配10台柴油机,组成混合动力系统,据传要装在一艘神秘巨舰上。
这让人瞬间联想到英国皇家海军的女王级航母——那艘6.5万吨的巨舰只用了2台燃气轮机和2台柴油机,就飙到了27节航速。 如果中国新舰真上马“4燃10柴”,这得是多大的船?
先看动力组合的硬数据。 英国女王级航母的2台MT-30燃气轮机加上辅助机组,总功率108兆瓦(14.6万马力),驱动6万多吨舰体绰绰有余。
而中国去年亮相的CGT-40燃气轮机,单台功率已达42兆瓦,四台并联就是168兆瓦,折合约22.8万马力。
再加上10台柴油机辅助,总功率轻松突破26万马力——这数字已逼近美国核动力的福特级航母(29万马力),更碾压尼米兹级的26万马力。
对比现役中国航母,差距更明显。 辽宁舰和山东舰的蒸汽动力输出约20万马力,新福建舰虽未公布数据,但预估在28万马力左右。
也就是说,“4燃10柴”的纸面实力甚至超过自家前两艘航母总和。 有军迷调侃:这配置简直像给卡车装了火箭发动机,动力冗余到能拖着船跑拉力赛。
但真塞进10万吨航母?问题立刻浮现。 首先是“烟囱灾难”。 每台燃气轮机需独立烟道,柴油机也要排气系统。
英国人为解决2台燃气轮机的排烟,被迫采用双舰岛设计。 若硬塞4台燃气轮机加10台柴油机,可能需要三个甚至更多舰岛。
网友戏称这会是“移动烟囱群”,甲板空间将被严重挤占,电磁弹射器和升降机布局都将成噩梦。
更实际的是后勤矛盾。 中国现有三艘航母清一色用蒸汽动力,从维护团队到配件供应链都已成熟。
若突然转向全燃气动力,等于重建一套全新保障体系。 正如业内人士指出:福建舰的蒸汽轮机单台功率可达7万马力,沿用该技术升级10万吨平台更稳妥,没必要另起炉灶。
再看吨位匹配性。 计算表明,22万马力推7万吨舰体很轻松(女王级仅需14万马力),但推10万吨级则捉襟见肘。
美国核动力航母26万马力起步的配置说明,10万吨平台需要更强心脏。
除非柴油机群功率惊人,否则这套系统对航母而言堪称“高不成低不就”——给7万吨舰过剩,给10万吨舰不足。
其实线索早已藏在其他舰型中。 2024年下水的076型两栖攻击舰,传闻采用“2燃+6柴”的混合动力。
若新曝光的“4燃10柴”真是为两栖舰准备,指向的可能是代号077的升级型号。
参照076约5万吨的体格,077若扩至6-7万吨,这套动力就合理得多:柴油机保障低速经济巡航,燃气轮机满足突击航速需求,还能为电磁弹射器供电。
技术验证也支持这一路径。 中国QC-280IC燃气轮机功率已达54000马力,超越英国MT-30;20MW级汽轮发电机组技术成熟,可实现全电推进。
在055型万吨驱逐舰上验证过的电力系统,移植到大型两栖舰比航母更稳妥。
毕竟两栖舰对航速要求稍低,30节足够,但电力需求巨大——升降机、坞舱、舰载机保障全要用电。
回头再看英国经验更说明问题。 女王级双舰岛因排烟分割甲板,导致调度效率比单舰岛航母低15%。
中国若在10万吨平台上复刻放大版,即便塞进4条弹射器,实际出动效率可能反而不如福建舰。 毕竟航母是战机起降平台,不是动力试验场。
有工程师比喻:这就像在法拉利车里装拖拉机发动机,性能参数亮眼,真跑起来全是掣肘。
所以当网友想象“4燃10柴”航母的科幻造型时,造船界的反应更务实:与其强塞进航母,不如给两栖攻击舰用。
6万吨级的两栖舰装上这套系统,既能保障071型船坞登陆舰两倍的投送能力,又可搭载20架垂直起降战机,变身“轻型航母”。
这种思路下,烟道问题也迎刃而解——两栖舰可效仿美国黄蜂级,将烟囱集成到侧舷。
至于真正的10万吨级航母,动力路径其实很清晰。
福建舰的蒸汽轮机技术已验证可靠,升级版即可满足需求;或如江南造船厂暗示的,直接迈入核动力时代。
毕竟全球现役的10万吨级航母全是核动力,常规动力想突破这一吨位,目前还没有成功先例。
名鼎配资-杠杆配资网站-中国股票配资官网-什么地方可以股票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